当前位置:师资队伍
立项情况:
获奖成果:
1.《翻译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影响》课题,“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务院与教育部,2008,排序:独立。
2.《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收》专著,“建国六十年江苏省外国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2009,排序:独立。
3.教育部《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项目,“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2011,排序2。
主要研究成果:
著译:
《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专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0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专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作者)。
《走进傅雷的翻译世界》(编著与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作者)。
《在马热拉尼》(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副领事》(译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
《傅雷的人生境界——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总集》(编著),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
论文:
一部翻译文学经典的诞生,《中国翻译》2006年第5期。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
谈傅雷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下意义,《外国语》2006年第5期。
法国‘新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综述,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Sartre studies in China: From the new period to the new century,《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2007(2).
民国时期罗曼·罗兰的中国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8期。
现代翻译研究视阈下的傅译罗曼·罗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3期。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
法国“新小说”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3期。
《情人》的中国情结:杜拉斯与中国当代女作家,《外语研究》2005年第5期。
法国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法国存在主义在我国新时期之前的存在轨迹,《外语教学》2004年第5期。
简论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与接受,《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4期。
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扬长避短论’评析,《外语教学》2003年第5期。
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法国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举要,《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杜拉斯笔下的谜,《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第3期。
译学探索的新收获——《歌剧翻译与研究》评介,《外语研究》2000年第4期。
文学翻译应万变不离其“忠”,《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09/6。
傅雷的对话翻译艺术,《外语教学》2010/6。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当代外语研究》2010/2
文化与语言并重 知识与能力相长,《法国研究》2011/1
傅雷翻译精神与文脉新释,《东方翻译》2011/4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外语学刊》2011/6
当代法兰西社会和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译林》2012/2(第二作者)
外语专业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新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
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新认识与实践启示《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2
《国际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二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12月
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在中国,《外国语文研究》2012年第2期
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化空间里的经典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独立
傅雷文学翻译的精神与艺术追求,《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5期,第二
经典论争二十年:观点交锋与未来展望,《社科纵横》2013年12期。
翻译文学经典研究在中国,《外国语文研究》2013年第1期
《爱情》(译文),《译林》2013年第1期,校译
《安娜的眼睛》(译文),《译林》2013年第1期,校译
经典的未来探索空间,《小说评论》2014年第1期
傅雷及翻译文学经典研究中的几个要点,《外语与翻译》2014年第1期
什么重要?《译林》2014年第1期,校译。
费雯丽的眼睛,《世界文学》2014年第2期
译作经典的生成:以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为例,《学海》2014年第5 期,(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