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科学研究学术活动 - 正文

文学棱镜下的战争叙事:陈多友教授剖析历史经纬与现实观照

发布时间:2025-06-16         浏览次数:

5 15 日,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500 号楼茶咖空间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多友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委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数十位硕博师生及青年教师带来一场深度学术讲座。讲座以日本战争文学为重要切入点,凭借其在东方学、日本语言文学、国别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剖析了战争叙事中蕴含的历史逻辑、民族意识及其对现实的深刻启示。

讲座伊始,陈教授开宗明义指出战争叙事与人类文明发展如影随形。这位长期深耕日本语言文学研究,发表过多部学术著作与论文的学者,以日本早期经典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的神话 —— 山幸彦与海幸彦兄弟传说为例进行解读。陈教授揭示这深刻隐喻了日本早期大陆移民农耕民族与列岛原住海洋民族间的冲突、权力规训与融合,其严谨的学术视角与独到见解,正是其多年学术积累的体现。

讲座深入对比了近代东亚对战争认知的差异及其历史影响。陈教授凭借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丰富经验,剖析中国在近代战争中的挫折被明治日本敏锐提取为反面教材,成为其全面学习西方的核心动因。他特别以万国公法在日本的传播本土化进程为例,与同期中国对此的关注不足形成鲜明对照,指出缺乏现代战争观念与应对体系,是近代中国深陷困局的核心要因。在此框架下,他特别强调重新审视琉球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理解东亚权力格局剧变的关键枢纽,展现出深厚的学术洞察力。

聚焦近现代文学创作,陈教授勾勒出战争书写的复杂光谱。作为长期研究日本文学的专家,他以文豪夏目漱石为典型,剖析其从早期受民族主义影响创作支持战争的汉诗,到后期在作品中借人物之口痛斥战争为人类之敌的明显转变。陈教授以批判性眼光审视这些作家,肯定其反思精神的同时,深刻指出其思想难以超越特定时代与民族的深刻局限,这一观点正是其多年学术研究中对日本文学深入思考的成果。

讲座尾声,陈教授将历史脉络延伸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他主张对战争文学深层逻辑的研究,是穿透东亚地缘政治复杂性、理解区域历史心结、构建未来和平对话不可或缺的认知基石。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听众对战争文学作为历史记忆载体的理解,更在历史纵深与现实挑战的双重维度上,激荡起关于战争本质与和平愿景的深刻思考。陈教授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文(宋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