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科学研究学术活动 - 正文

王寅教授讲座:体认语言学的建构、发展与瞻望——探索21世纪语言学前沿

发布时间:2025-06-12         浏览次数:

为加深学生们对体认语言学的理解,并进一步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动态,610日外国语学院邀请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体认语言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王寅老师,以“体认语言学的建构、发展与瞻望——探索21世纪语言学前沿”为主题,为外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在讲座中,王老师重点介绍了体认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及其哲学基础,并在此视角下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与西方哲学史演进的关系,以期帮助学生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研究的跨学科价值以及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的必要性。

首先,王老师以西方哲学的四大转向为脉络,阐释体认语言学的理论突破。他系统梳理了从毕因论、认识论、语言论到后现代哲学的演进历程,强调第四次转向对语言学的革命性意义。

接着,王老师回到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研究转向,并解释了文史哲融通对理论创新的核心意义。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的差异,他指出汉语的独特性正是体认语言学的本土化根基。王老师提出‘现实—认知—语言’三元互动模型,强调语言是身体经验与认知加工的共同产物。

随后,王老师通过英汉语言对比与教学案例分析,阐明体认语言学的实践路径。他结合翻译理论与教学法,揭示如何通过认知机制解析语言现象,并强调身体经验对语言形式与意义生成的奠基作用,展现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


最后,王老师对21世纪语言学的使命与方向进行了总结,强调体认语言学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并提出“打破学科壁垒,贯通哲学、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研究路径。他指出,语言学者需立足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中国传统哲学资源,推动体认语言学在翻译学、符号学等领域的深化应用,为世界语言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此次讲座中,王老师以深厚的哲学功底与生动的跨学科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体认语言学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径,深化了学生对语言认知本质与本土化研究范式的理解,引发了对语言学理论转型与学科交叉创新的深度思考。这场讲座为外院学子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也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研究树立了方法论典范。

 

                                                                          

                                                                                           撰稿人:史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