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徐滔教授应邀访问我校,并于仙林校区学明楼举办了题为《优秀口译工作者专业能力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主办,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徐滔教授长期从事中日翻译、跨文化交流及日本思想史研究,拥有三十余年口译经验,曾主持百余场同声传译任务,理论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讲座内容围绕“优秀口译的标准”“口译人员的必备素质”以及“口译练习方法”三大核心主题展开,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徐滔教授以口译的特点为切入点,指出优秀口译的核心在于准确性、流畅性、即时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机结合。同时,她也强调了口译的作用在于简明易懂且传情达意、融入并创造气氛。口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沟通的桥梁,是文化的传递者与情感的连接者。

徐滔教授以生动案例与现场互动,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口译的各种形态(交替传译、同声传译、耳语翻译)及其适用场景。针对口译人员必备素质,徐教授详细阐述了七大能力,例如高度的理解力及表达能力、深厚的知识底蕴、职业道德与素质品德等等,并以中日外交中的特殊词处理为例,特别强调了政治敏感度是一名优秀的口译员不可或缺的品质。在训练方法分享环节,徐滔教授结合个人经验,推荐了单词互译、跟读、复述等九大方法,她鼓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实践、积累,提高综合能力。

在听众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和亲身经历提出了疑问。不仅限于日语专业的同学们、更有其他小语种专业及英语专业的同学都积极提问。徐滔教授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徐滔教授的讲座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温度,为我院师生展现了口译领域的多维图景。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职业信仰与文化使命的对话。理论筑基,实践架桥,外院学子也将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
(编辑/陆睿芸)